秘制:苋菜与酒
原标题:秘制:苋菜与酒
冯广博
菜农可不一般,随便种点菜,竟都大有来头。比如苋菜。
甲骨文中已有“苋”字,宋代苏颂说:“赤苋亦谓之花苋,茎叶深赤,根茎亦可糟藏,食之甚美,味辛。”清代萧雄《西疆杂述诗园蔬》说:“几畦蔬菜不成行,白韭者葱着意尝。萝菔儿情秋色老,蔓蔷缥贮隔年香。”苋菜叶有粉绿色、红色、暗紫色或带紫斑色,故古人分白苋、赤苋、紫苋、五色苋等数种。此外,尚有人苋和马齿苋,统称六苋。有的地区把苋菜称为“长寿菜”。富含多种人体需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,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,减肥排毒的绝佳美食。
夏秋两季,是苋菜丰收的季节。中秋还没到,苋菜已经要吃第二茬了。我们种的品种叫“美国苋菜”。不管什么品种的苋菜,有一点是一样的,汁是红色的。梅果居然做了一道我们有生以来从未吃过的菜:“秘制胭脂藕”。这个菜,最关键的食材就是苋菜。莲藕一两节,苋菜一把,米酒一碗,蜂蜜几勺,白醋少许。苋菜煮水,取汁。玫瑰的红色。温凉,加蜂蜜,搅拌均匀,放冰箱冷却。脆藕切片,沸水煮,取出,冷水冲,进冰箱冷却。冰好的苋菜汁加醋,米酒。搅拌均匀。 淋在冷却好的藕片上。玫瑰红,色彩艳丽,清脆,酸,甜,冰,爽!
还有!苋菜汁红酒!
苋菜汁,醋,蜂蜜,客家米酒调制。有点酸,有点甜,有点盐。淡淡的酒香,丝丝的蜜意。如果想再清凉,再冰冻数小时,那味道!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形容。我前所未有的体验!
自制的苋菜汁红酒哦。这“秘制苋菜汁红酒”,忽然勾起我对酒的记忆。我已经很多年没有醉过酒了。
而关于酒的记忆如此清晰。很多年之前一场酒战,让我们铭记一生。
刚上班那会儿。我与朋友T去县里采访。因一小学生被学校大门蹋坏,交了保险却得不到赔偿。我们到了出事的镇镇政府,采访学校,当事人,保险公司等。晚饭在镇上一家酒馆。镇里一定要招待我们。陪客居然请了当地“四大酒缸”。我与T看这阵势,有点不对,看来要放倒我们啊。T给我使了眼色,那意思是:我来应付。他酒量比我好。
我们也不能都倒下,总要有人“活着”。一上菜,酒还没开,我拎起酒瓶,打开,自己给自己倒了两杯。“先干为敬!我不能喝酒,敬各位两杯!”喝罢,我说:“我吃饭!我不能喝,酒量有限,不好意思!”“四大酒缸”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酒规,没反应过来。
他们的酒规有360条,我这大概是第361条。T说:“不管他!不管他!我们喝!”捉对厮杀,天昏地暗。如果不是他们内部也互相缠斗起来,那天,T恐怕真的当场倒了。
他一人喝的大约有两瓶吧,高度白酒。我也算见识了T的酒量,我知道他能喝点酒,但我没想到他能喝那么多白酒。还没当场吐。算超水平发挥吧。现场激发的能量真是惊人。那是我这么多年来见到他喝酒最多的一次。临走,他已是酒气冲天。还能站稳。上车,回家,他一路昏睡。
后来,本地媒体,中青报,人民日报发了。小学生的官司也赢了,得到了赔偿。当地关于给学生买保险的事也规范了。事态发展比我们预期的更圆满。作品也获了湖北新闻奖等多个奖。那顿酒没白喝啊。对了,还记得那天有个菜,是苋菜炒腊肉,我一直很纳闷:为什么是苋菜,不是用青椒?
吃饭基本不劝酒,是我喜欢广州的众多原因之一。一般来讲,多数场合,喝多喝少,随意即可。吃饭没人劝酒简直太幸福了。与老家鄂西北一带,往死里劝酒的风俗简直相差太远了。这种差别让我第一次去岳母家竟有些失落。在她家玩了5天,从来没人提到喝酒的问题,他们家也没人喝酒。那里的春节,除了放鞭炮、贴对联外,几乎和平时没有两样。那个春节,是多年来,唯一没有酒味的春节。也从此爱上了客家菜。我们种的“美国苋菜”,是从河源带来的种子,算是客家菜?
一下雨,苋菜便疯长。梅果说,看来我们每天都能喝上秘制红酒了。